不责人小过,不发人阴私,不念人旧恶。三者可以养德,亦可以远害。
一个人的做人基本原则,就是不要责难他人犯下的轻微小过,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私生活中的秘密,更不可以对他人过去的坏处耿耿于怀,久久不肯忘掉。这三大做人的基本原则,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,也可以彻底避免遭受意外灾祸。
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和在家庭生活中常会发生不快的事情,使我们的心理受到伤害,进而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,也使人的情绪起了波动。若是你不能解除这种心理压力,就将严重危害身体健康。
“犯错是人之常情,宽恕是超越的。”宽恕之道,能帮助你解除心里的痛苦,使你享受到内心的宁静,能够生活得更加自由。但要使宽恕奏效,还须从下面几点做起:
一、了解自己内心伤痛的深度及原因。
受到伤痛之后,总要稍待时日方能重生信任和爱心。宽恕是一个过程的一部分,从感受伤痛开始,到其完成长期目标即和解而终止。当经过分析和反思后,心已宁静时,宽恕方能奏效。
二、宽恕的本领是不能速成的。
我们必须有时间面对伤痛正视创伤。发泄激动的情绪,使心完全冷静下来,继之以分析检讨,吸取教训。
三、要诚心诚意。
从伤痛一跃而至表面的和解,没有达到心声与情感的交流不能解除心病。
四、为他人着想。
将自己的痛苦看成是别人的痛苦,作内心情感的转移。
太宗重大节棋高用吕端
君主用人,需要在大节小节、大事小事之间权衡,要抓住根本。不拘小节,宋太宗对吕端的识别和任用即是如此。
吕端心有大略,赵普对他的评论是“吕公奏事,得嘉赏未尝喜,遇抑挫未尝惧。亦不形于言,真台辅之器也”。
当时吕蒙正为相,宋太宗想用吕端代替他。有人反对,说吕端为人糊涂,并略举事例。太宗坚持说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”,决心擢吕端为相。太宗在皇苑大宴群臣,兴奋之中做钓鱼诗一首,其中有一句是:“欲饵金钩深未达,磻溪须问钓鱼人。”寓意明确要擢用吕端,几天以后诏令以吕端代吕蒙正为相,并明令“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”。
然而,吕端决断大事的能力究竟如何呢?
不久,西夏李继迁屡以袭扰西部边境,宋保安军俘虏了李继迁的母亲。宋太宗痛恨李继迁,准备将其母处死,独召寇准商议(因为寇是主管军机的枢密副使),议后寇准退出,路过吕端办公的地方,吕端见寇准神态便知其人内廷商讨大事,因而拉住寇准问:“上戒君勿言于端乎?”寇准说没有,吕端说,有关边界上一般事务我吕端不一定去管;如果关系军国大事,我吕端身为宰相不能不知道。寇准于是向吕端讲述事情的原委。吕端问:“将如何处置此事?”寇准说:“准备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示众,以惩戒李继迁的叛逆!”
吕端说:“如果这样处置实在不是正确办法。此事请稍缓执行,容我再向皇帝禀奏。”吕端入见太宗说:“当年楚汉相争,项羽捉住刘邦的父亲太公想要挟刘邦。刘邦不以为意,说:‘我与你曾结为兄弟,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,你要烹杀太公,请分一杯肉羹给我。’可见,这些人是不顾什么亲情的,何况李继迁这样的背逆之徒。陛下今日杀掉他的母亲,明天就能够捉住李继迁吗?如果不能将他擒拿消灭,那不是进一步激起他的仇怒,让他死心塌地与太宗作对吗?”
太宗觉得有理,忙问那应该怎样做。
吕端说:“照我的想法,应该把她安置在延州,善意对待、保证供养,这样,可以牵制李继迁,虽则不一定马上引他投诚归顺,但毕竟可以牵动其心,况且他母亲的生死命运操在我们的手里,不是进退自如吗?”
宋太宗听罢,连连拍着自己的腿说:“太好了。如果不是你,差点误了大事!”当即照吕端的建议决策。
后来,李继迁母亲病死在延州。不久,李继迁也病死了。继迁的儿子李德明上表归顺了宋朝。从而证明了吕端主张的正确。
慧眼识其贤委任有远见
富兰克林·罗斯福以善用能人著称。在他的内阁中有不少思想激进、有胆有识、有魄力的甚至与罗斯福政见不同的人。哈里·霍普金斯就是颇有争议但受到罗斯福重用的人。
霍普金斯担任国民工程建设局局长后,以极快速度大规模推行社会救济计划,出色地完成“以工代赈”的工作,吸收大量失业者参加工作,有效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和下层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。他在执行该计划时,手中握有巨款,但他不谋私利,“一心想着美国人民和富兰克林·罗斯福的利益”。这笔费用是从政府税收中提取,它直接来源于对资本家收取的高额累进所得税。这种“劫富济贫”的做法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,遭到他们的反对,他们强烈要求罗斯福罢免霍普金斯。罗斯福了解霍普金斯的能力。尽管社会上、政府内有很多人认为霍普金斯“语言尖刻,喜欢吵架”,罗斯福仍将其视为心腹,给予很大权力。
霍普金斯具有杰出外交才能。罗斯福经常派他作私人代表,同丘吉尔或斯大林直接打交道。并且常说:“哈里是实现我们意图的理想使节。”1941年霍普金斯初访英国,罗斯福的介绍信上说:“霍普金斯先生是我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,我对此人寄予最大信任。”同年7月,霍普金斯访苏,罗斯福致电斯大林:“我请求你对他完全信任,就像你直接对我说话一样。”事实上罗斯福没有看错人,霍普金斯总是十分出色地完成总统委任的每项重要使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