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从政者的告诫
禹曰:“吁!咸若时⑧,惟帝其难之。知人则哲⑨,能官人⑩。安民则惠,黎民怀之。能哲而惠,何忧乎讙兜?何迁乎有苗⑪?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⑫?”
①皋陶(gaoyao)是舜帝的大臣,掌管刑法狱讼。谟的意思是商讨,谋划。本篇的内容是舜帝、大禹和皋陶在一起商讨大事的讨论记录,虽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润色,但仍保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。
②允:诚信。迪:履行,遵循。
③明:高明,英明。弼:辅佐。
④都:啊。永:长久。
⑤淳:敦厚。叙:顺从。
⑥庶:众人。励:努力。翼:辅佐。
⑦人:这里指官员。
⑧咸:全部,完全。时:这样。
⑨哲:明智。
⑩官:管理,任用。
⑪迁:流放。
⑫巧言:花言巧语。令:善于。色:脸色。孔;十分,非常。壬:奸侫的人。
考察古代传说。皋陶曾说:“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,就会决策英明,大臣们团结一致。”
禹说:“是啊!怎样才能做到呢?”皋陶说:“啊,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,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。要使亲属宽厚顺从,使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,由近及远,首先从这里做起。”禹十分佩服这种精当的见解,说:“是这样啊!”皋陶说:“啊!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,在于安定民心。”禹说:“唉!要是完全做到这些,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!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,能够用人得当。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恩惠,臣民都会记在心里。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,哪里会担讙兜?哪里还会放逐三苗?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、察言观色的奸侫之人呢?”
皋陶对参与治理国家的人提出了修身、知人、安民三项要求。这些要求的前提是实行德政,而不是苛政、暴政。孟子曾说,“苛政猛于虎。”意思是说残暴的统治者像凶猛的老虎一样吃人不眨眼。这是后来的事情,与尧、舜时代的清明廉正的政治是两码事。修身、知人、安民从理论上说起来很容易,在实际当中却非常非常不容易。政治家因为公务繁忙,权力斗争激烈,少有时间用于增加修养提高素质,况且应酬宴席交际游玩占去了不少业余时间,加上有秘书操劳,修不修身就无关紧要了。知人更难。官场上野心家、阴谋家、奉承献媚的人不在少数,他们多半戴着厚厚的面具,难以识破。他们抓住人性中喜欢别人奉承的弱点,化装表演,实则为自己捞取好处。得逞了,就为世人做出了榜样,以行动告诉人们还是做官的好。安民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人力物力。老百姓的生活内容多种多样,除了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之外,还要有精神生活的要求、娱乐等等,单是满足基本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够忙乎的了,要处处让老百姓满意,非得全心全意做老黄牛才行。再说,老黄牛也有累的趴下的时候。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。
禹曰:“何?”皋陶曰:“宽而栗③,柔而立④,愿而恭⑤,乱而敬⑥,扰而毅⑦,直而温⑧,简而廉⑨,刚而塞⑩,强而义⑪。彰厥有常吉哉⑫!
“日宣三德⑬,夙夜浚明有家⑭;日严祗敬六德⑮,亮采有邦⑯。翕受敷施⑰,九德咸事⑱,俊乂在官⑲。百僚师师⑳,百工惟时21,抚于五辰22,庶绩其凝23。
①亦:检验。行;德行。
②乃:考察。载:为,这里的意思是以...为证明。采:事,采采就是很多事,这里指事实。
③栗;严肃恭谨。
④柔:指性情温和。立;指有自己的主见。
⑤愿:小心谨慎。恭:庄重严肃。
⑥乱:治,这里指有治国才干。敬:认真。
⑦扰:柔顺,指能听取他人意见。毅:果断。
⑧直:正直,耿直。温:温和。
⑨简;直率而不拘小节。廉:方正。
⑩刚:刚正。塞:充实。
⑪强:坚毅。义:善,合符道义。
⑫常:祥,常吉的意思是吉祥。
⑬宣:表现。
⑭夙:早晨。浚明:恭敬努力。家: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。
⑮严:严肃庄重。祗:恭敬。
⑯亮:辅佐。邦:诸侯的封地。
⑰翕(Xi):集中。敷施:普遍推行。
⑱咸:全部。事:担任事务。
⑲俊乂:指特别有才德的人。
⑳百僚:指众大夫。师师:互相学习和仿效。
21百工:百官。惟:想。时:善。
22抚:顺从。五辰:指金木水火土五星。
23庶:众多。绩;功绩。凝:成就。
皋陶说:“啊!检验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依据九种品德。检验言论也一样,如果说一个人有德行,那就要指出许多事实作分依据。”禹说:“什么叫做九德?”
皋陶说:“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,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,态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,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,善于听取别人意见而又刚毅果断,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,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节,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,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。能在行为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,就会吉祥顺利啊!
“每天都能在行为中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,早晚恭敬努力地去实行,就可以做卿大夫。每天都能庄重恭敬地实行九德中的六德,就可以协助天子处理政务而成为诸侯。如果能把九种品德集中起来全面地实行,使有这些品德的人都担任一定职务,那么在职官员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。大夫们互相学习仿效,官员们都想尽职尽责,严格按照五展运行和四时变化行事,众多的功业就可以建成了。”
皋陶提出的从政者应具备的九种品德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对政治家们最高的要求,是政治家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。倘若全部具备九德难以企及的话,可以退而求其次,只要六德;再不行,还可以退一步,只具备三德,便可以于国于家于民有益了。一德都不具备,就该回家种田卖红薯。具备九德需要足够的修养,而且还要经过实际行动来考验和陶冶。比如,性情温和的人往往没有主见,要他两者皆备,可以让他多去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来锻炼。有才干的人往往自视甚高,恃才傲物,主观自信;这样的人让他多碰几次壁,多摔几次跟斗,让他知道世界有多大、有多复杂、有多少人力所不及的意外,他才会知道“锅儿是铁铸的”。
所以,培养九德就是一个过程,也许还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。这就有个问题:让无德的人或少德的人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去摔打锻炼,岂不是误国误家误民?也可以反问:如果不通过摔打锻炼的实际考验,不把驴和马牵出场路一溜,怎么知道是马还是驴,有德还是无德?好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可是有时候,人民群众的眼睛再雪亮,也作不了主。培养德行靠个人的自觉。对从政者应具有的德行,恐怕光靠自觉远远不够,还得要有一种法律的和社会的制约机制来进行规范,才会更合理。这一点,先辈皋陶没有想到。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。
“天聪明⑭,自我民聪明。天明畏⑮,自我民明威。达于上下,敬哉有土⑯!”
皋陶曰:“朕言惠可氐行⑰?”禹曰:“俞!乃言氐可绩。”皋陶曰:“予未有知,思曰赞赞襄哉⑱!”
①无教:不要。逸欲:安逸贪欲。
②一日二日:意思是天天,每天几:机,这里指事情。
③旷:空,这里指虚设。庶官;众官。
④天工:上天命令的事。
⑤叙:秩序,指伦理、等级秩序。典;常法。
⑥勅(Chi):命令。五典:指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间的伦理关系。
⑦秩:规定等级次序。
⑧自:遵循。五礼:指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士、庶民五种礼节。庸:经常。
⑨寅:恭敬。协恭和衷:同心同德,结一致。
⑩五服: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五种等级的礼服。章;显示。
⑪讨:惩治。
⑫五刑:墨、剔、剐、宫、大辟五种刑罚。
⑬懋:勉励,努力。
⑭聪:听力好,这里指听取意见。明:视力好,这里指观察问题。
⑮明:表扬。畏:惩罚。
⑯有土:保有国土。
⑰氐(ZhT):一定,必须。
⑱赞:辅佐。襄;治理。
“不要贪图安逸和放纵私欲,当诸侯就要兢兢业业,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。不要虚设各种官职,上天命定的事情,要由人来完成。上天安排了等级秩序的常法,命令我们遵循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之间的伦理,并使它们淳厚起来!上天规定了尊卑等级次序,要我们遵循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士、庶民五种等级的礼节,并使它们经常化!君臣之间要相互敬重,同心同德!上天任命有德的人管理民众,要用天子、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五种等级的礼服来显示有德者的区别!上天惩罚有罪的人,要用墨、劓、剕、宫、大辟五种刑罚来处治犯了罪的人!处理政务要互相勉励!要共同努力!”“上天明察一切,来自于臣民的意见。上天赏罚分明,来自于臣民的赏罚意愿。上天和下民之间互相通达,所以要恭敬从政才能保有国土。”皋陶说:“我的话一定会得到实行吗?”
禹说:“是的,你的话会得到实行并会获得成功。”
皋陶说:“其实我没有什么智慧,只是想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啊!”
皋陶本人是谦卑的,心目中没有自我,只有上天、君王和民众。他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,就是按照上天事先规定好了的一切,履行自己的职责。离开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样的等级座标,自我就不存在,就没有价值和意义。那么,上天是谁?他凭什么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级秩序?他凭什么命令人们必须遵守他规定的这种等级秩序?说穿了,“上天”其实是人自己。是人自己规定了人有尊卑贵贱之分,是人自己要求遵守等级秩序。反复宣扬这样的观点,造成的实际效果是:人有尊卑贵贱之分是不言自明、不容置疑的真理,于是有了“龙生龙,凤生凤,老鼠生儿会打洞”的说法。另一方面,相信命定论造成的效果是普遍的愚昧,是对自我和个人价值的无情否定。可以作一个设想:如果真有“上天”存在,那么“上天”说人人生来都是天使,人人都可以做国王,人人都可以升官发财成为款爷,江山轮流坐,即使是鸡也可以变凤凰,效果会是怎样?天下会不会乱套、会不会群龙无首?看历史,想今天,答案不言自明。乞丐可以当皇帝,皇帝也有沦为阶下囚的时候。人生是个大舞台,大伙儿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台。再美好的筵席,也有结束的时候。自古英雄出草莽,成者为王,败者为寇,全没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。如果“上天”有眼,该不会气得糊涂吧?大禹治水的自述。
①怀:包围。襄:淹没。
②昏垫:意思是沉陷,吞队。
③四载:四种交通工具,指车、船、橇、轿。
④刊:砍削,这里指砍削树木作路标。
⑤暨:及,和。益:人名,伯益。奏:进。鲜食:刚杀了的鸟兽。
⑥决:疏通。距:到达。
⑦浚;疏通。欧法(qbonkodi):田间的水沟。
⑧稷:人名,后稷。传说他教人们播种庄稼。
⑨艰食:根生的粮食,指谷类。
⑩懋:用作“贸”,懋迁的意思就是贸易。化居:迁移囤积的货物。
⑪粒:立,意思是成,定。
⑫作:开始。乂;治理。
⑬师:用作“斯”,意思是这里。
舜帝说:“来吧,禹!你也谈谈高见吧。”禹拜谢说:“是啊,君王,我说些什么呢?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。”皋陶说:“哦,到底是些什么工作?”禹说:“大水与天相接,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,淹没了山丘,民众被大水吞没。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,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,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。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,使大水流进四海,还疏通了田间小沟,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。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,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。还发展贸易,互通有无,使民众安定下来,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。”皋陶说:“是啊!你这番话说得真好。”
我们从小就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,现在我们读到的是大禹自己谈如何整治洪水。听了他的叙述,我们不由得赞叹:“真神奇!”然后仔细一想,发现不要由此产生误会。
如果真有大禹整治洪水这回事儿,那么可以肯定的是,这事儿他一个人干不了!这道理就像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上望着追赶他的敌军时明智地说的,要是没有面前这些敌人,他成不了英雄。大禹是治水的英雄;但是没有洪水,没有众多的人齐心协力,他也成不了英雄。
把大禹治水的事说出来写出来,是想说明圣人君子不要忘记为民造福。做官是通过治理人民来为人民造福,为民除害也是为民造福,殊途同归。可是还要补充一点,想一想是谁来为圣人君子造福的呢?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脑筋急转弯儿。